如今,收藏话题在中国引起了越来越高的、跨行业的关注度。2020年,画廊周北京曾邀请多位国际视野中重要的资深藏家,讲述他们个人的收藏经验和藏品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未来的收藏计划以及正在密切关注的艺术家实践动向。
2021年,第五届画廊周北京启幕前期,画廊周北京再次邀请了扎根于北京的五位中青年两代藏家作为嘉宾,着眼于本土的艺术生态,分别通过音频、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一组关于收藏的专题故事。在这些访谈内容中,除了藏家的个人收藏经验与未来的收藏计划分享之外,画廊周北京还聚焦当下,与各位藏家探讨在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下,他们的感受与实践,艺术收藏在这段特殊时期里与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连结。
关于藏家
“激情与对艺术的朴素直觉是引领自己与艺术结缘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少时在巴黎的所知所感,还是逐渐进入艺术市场与圈层后的轨迹,刘兰都倾向于缓慢捡拾碎片一点点拼接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建筑”,也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伟大与高贵,但确实像西语民歌中唱过的耶利亚女郎——以自身的肆意与热烈投射出独特历史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立面。
Q&A
01
“当前明确的收藏目标就是围绕空间主题展来收藏。”
GWBJ:作为藏家,您对自己的收藏之路如何规划和定位?
我现在的收藏目标很明确,就是围绕空间主题展来收藏。我对西方的私人收藏家创建私人美术馆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我一定要将我的美术馆定义为私人收藏,而非机构。我觉得必须保持自己展现的自由,因为个人情怀是最重要的,至于别人的批评和赞美,我并不是很在意。我希望可以一直坚持做主题展,目前三至四年内的计划已经确定了,正在思索四年以后的计划。
02
“艺术爱好者一直是推动艺术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GWBJ:您认为藏家与艺术家、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定位?
刘兰:我曾经在西方观看过很多大藏家的私人收藏,对我而言这种私人化是支持艺术史发展很重要的因素。艺术史的存在与热爱艺术的藏家是分不开的,比如文艺复兴和之后以莫奈、梵高为代表人物的印象派,艺术爱好者一直是推动艺术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只不过以前没有画廊,只有一个艺术赞助者机制。我曾参观过一个收藏印象派历史的展览,它完整地展示了当时印象派赞助人资助艺术家的账本、当时的日记等,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历史是怎么样被构筑起来的。
04
“近几年北京的艺术机构不迎合潮流,
在他们特定的土壤上深耕和发展。”
GWBJ:您从2000年左右开始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当时有非常多的行为艺术现场,在您看来当时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吗?
刘兰:千禧年左右看到的更多是诸如宋冬,还有张洹这类艺术家早期的行为现场,那批艺术家最早在西方进行的艺术创作是非常有力量的。在那个年代里抗争的人,与某一种看不到的东西在搏击,你能看到、感觉到他们精神上和肉体上血淋淋的抗争痕迹。这种状态非常令我震动。
近几年北京的艺术机构特别有意思。你不觉得北京这些画廊越来越不迎合市场了吗?他们在脚踏实地支持艺术家,他们在生根、在深挖。画廊各具特色,像北京公社、香格纳画廊、长征空间、空白空间、星空间等,每间画廊都在他们特定的土壤上深耕和发展。我还挺喜欢这种不迎合潮流的特性。我认为目前阶段北京本地的艺术博览会或活动需要积极推动和努力尝试,需要很多年轻人介入进来,往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运营标准和模式。
我个人感觉这几年广州的艺术机构也发展得不错,我认为他们终于找到了真正蕴含岭南文化内核的艺术,找到了一种自信,不是效仿,也不是迎合或秀场。我曾经在广州生活过两年,特别热爱岭南文化,现在终于可以看到它的具象化体现了。
05
GWBJ:您认为疫情对整个艺术行业和您自己的收藏有没有影响?
刘兰:疫情对我的收藏没有丝毫影响。去年开始很多大画廊或者博览会开始推出线上展览,但我个人购买作品还是在线下举办的上海西岸博览会、ART021。我觉得在线上购买及欣赏绘画很难,比如欣赏油画最重要的是笔触、光影,拍照会减弱或者加强笔触的效果,使人看不到画面真实的状态。不过我比较容易接受在线上观看雕塑、摄影、影像类的作品。
但疫情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不必那么匆忙,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未来的计划,然后再好好歇口气……从这点来看我认为疫情也有积极的部分。我觉得疫情打破了过去所有的规则和规范。难道我们过去是正确的吗?不一定。我们过去社会的发展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也不一定,我们还有过很多的破坏。
我有时候会想回到过去的状态,也许就是因为回不去所以会感到过去的时光相比较当下更加美好。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未来会是灰暗的,尽管我对未来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却还是试图于悲观中找到积极面对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自身的乐趣和热爱。
嘉宾提及的艺术机构:
北京公社、长征空间、空白空间、香格纳画廊、星空间
嘉宾提及的艺术家:
刘炜、刘晓辉、宋冬、吴冠中、谢南星、张洹、张晓刚、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